在11月6日晚高峰期间,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致死,网友在惋惜之余,也对地铁安全忧心忡忡。小编曾做过测试,在两扇门锁死后到地铁启动之间的间隔,短的在6、7秒左右,长的可达12、13秒,从时间上来看是可以够营救的。
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做什么
据一位目击者刘先生介绍,当时看到死者“被夹在安全门和车门之间,地铁门和安全门都是关闭的。”他看到有人被夹在两道门之间,“站在车外的人就开始拍安全门,七八个人就使劲地拍打安全门”,而之后公布的监控录像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为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如果有一个人立刻按动车站内的紧急停车按钮,这起事故就可能避免。但事实很少有人想到马上按动紧急制动按钮,并且知道按钮在何处,也可能附近人群无法赶到按钮处。
至于车内的为什么没有人去采取措施则很好理解,这个时段正好是北京下班高峰期,挤上车的乘客往往是背对着门的,对外面发生的情况可能根本不知道。就算看到了,想在拥挤的车厢内采取措施也是不大可能的,况且不同的地铁线路制动按钮和位置也不尽相同。
另外,据地铁的一位运营工作人员介绍,新线开通时往往站台工作人员更为谨慎,“时间长了可能就麻痹大意了”。他质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站台工作人员看到意外吗?他和司机有没有一个互动机制?司机有没有通过视频对车门关闭情况进行检查?”工作人员的疏忽也可能导致惨剧的发生。
避免悲剧发生还有最后的机会,其实屏蔽门内侧有一对黄色或红色把手,不需很大力气可以掰开屏蔽门,只需用一般大小的力气,向外拉动把手,让屏蔽门打开哪怕一个缝隙,列车也会紧急停止。但遇难者并未及时找到,其背对屏蔽门的可能性较大,更有可能的是她也不知道有开门把手的存在。
由此可见,我们的地铁防夹系统不能完全建立在上述种种不确定因素上,只有改进完善现有的检测系统,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可靠的系统和机制才能使乘客放心。
屏蔽门中的防夹措施
防夹挡板
据07年的一篇报道介绍,北京市首次安装了屏蔽门的5号线地铁里,所有屏蔽门都设有“障碍物三次探测装置”。一旦有人、物夹在两扇门中间,屏蔽门、车门就会自动重新打开。在车门打开的情况下,车辆不会向司机发出“发车”这一指令,从而可以避免夹人事故的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故?北京地铁某站站长表示难以理解,“有防夹挡板,那屏蔽门是怎么关上的?难以理解。现在公司还没通报,我也不敢讲。”
所谓防夹挡板,就是在屏蔽门内侧下方安装一个约60厘米高、15厘米宽的挡板,如果有人被夹在屏蔽门与车门之间,那么在屏蔽门关门时,挡板会被乘客的腿部挡住,无法关闭。夹到人的时候,地铁门是通过比较关门时速度曲线中的理论的电机电流和实际电机电流来探测障碍物的,电流如果突然增大,说明夹住人了,马上反向运动,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有防夹挡板,这就证明这位乘客(潘小梅)不是抢上抢下,而是后来才被挤出来。5号线屏蔽门和车门设计为同时开闭,这位女士可能是通过了屏蔽门但没能完全挤上车,结果屏蔽门顺利关上了,防夹挡板也闭合,此时这个乘客才被挤出车厢,导致绕过了防夹挡板。”研究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多年的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孟先生分析说。
软灯管探测
技术人员发现,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存在可驻人的间隙,如乘客来不及上车,又来不及退出屏蔽门,就会被夹在中间。但此间隙无足够的光源可供地铁司机察看,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从2004年11月开始,地铁公司研发出软灯管照明的技术,并在广州琶洲展开试验。软灯管探测就是在站台尾部的屏蔽门的立柱外侧加装软灯管,用于检测屏蔽门与车门是否夹人。司机在车头位置,只需观察一下这支灯管发出的黄色光芒,就可以监测到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是否有不明物体。”
简单来说,司机看到的灯光如果是整条灯管的长度,就证明两门之间畅通,如果看到的只是部分灯光或者完全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某节列车的车门夹住了异物,好省钱的方式,不过很实用。
红外防夹门
部分地铁线路(如北京13号线,八通线等)正在更换红外防夹门。安装红外防夹门,一旦有乘客被夹在列车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探测装置便能立刻向列车司机发出警报,发车信号会终止,列车会因动力系统被自动切断而无法启动,而监控中心也会接到报警,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人身伤害。
探测仪的位置在车门和屏蔽门间隙的左右两侧。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完全关闭后,设置在两侧的红外线光幕探测仪会自动发射出红外线,形成一道光幕屏障,如果两扇门之间夹有异物阻断光幕,探测仪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激光屏蔽门
激光探测报警系统主要用于对地铁车辆与屏蔽门的间隙进行实时监视,发现间隙内有障碍物(人体或较大物体)滞留时,实时向控制室发出报警,提示暂缓启动列车;障碍物清除即可停止报警允许启动列车,以保证旅客和车辆运输的安全。
每侧站台各设一套障碍物激光探测报警系统,它主要包括控制主机、激光探测器组,以及供电和信号传输线路等辅助设备。其中每对激光探测器包含一台发射机盒和一台接收机盒,上探测器盒和下探测器盒并列安装在屏蔽门端门靠轨道侧的立柱上。两激光束距地面高度分别为250mm、550mm,任何一条激光警戒线被遮断时,即时向控制主机输出报警信号。
不过据说使用不多,因为其效果一般,稳定性和误报率还有待改进。
据了解,早在2004年,广州地铁也曾经在地铁二号线站台上发生过意外。一名身高约150厘米的瘦小女乘客,在地铁车门和屏蔽门即将关闭的刹那冲出列车,正好夹在了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幸运的是,她是下车正好面对屏蔽门,才能及时抓住屏蔽门里侧的安全拉手幸免于难。事故发生后,广州地铁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在这次事故发生之后,能够避免再次发生同样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