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召开的洛阳市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透露,今后3年,洛阳市将在高速公路和国道重点干线的沿线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预报道路沿线天气状况,让市民对出行路段的天气了如指掌,行车更加安全。同时,洛阳市将对辖区内的高速公路实现全程监控,对交通违法记录进行省际转递,加大对高速公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
高速球球是一种智能化摄像机前端,全名叫高速智能化球型摄像机,或者一体化高速球智能球,或者简称快球,简称高速球。高速球是监控系统最复杂和综合表现效果最好的摄像机前端。高速球作为安防监控大家族重要家庭成员之一,其作用在监控系统中不可忽视。适用于各行各业大面积、活动目标的监视。如智能大厦监控、银行保安、城市道路监控、电力部门、机场、车站监控等。
高速球与普通监控摄像头相比含金量更高,被用在更多的复杂环境之中。但是人们在对快球的认识中也存在不少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认为高速球的高速是高速球的主要参考要求,殊不知高速球的低速也相当关键。低速对电机的驱动控制以及内核算法具有很高的高球,随着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高速球也与时俱进的发展出了更多的分支,各种不同的功能以满足更多复杂环境的监控需求。
网络高速球对网络传输要求高
由于当下网络高清在市场上的风靡,以及网络监控在工程施工,高清的解决方案上的简便性,可靠性方面更胜一筹。已经受到市场的热捧。但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网络传输的要求很高,各种视频传输的方案选择也需要我们慎重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下更加流畅地传输数据是网络高速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H.264标准使得运动图像压缩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今H.264的压缩编码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是MPEG-4的1.5倍。另外,双码流概念的提出突破网络传输和解码资源的瓶颈。双码流是通过在编码端采用两种格式进行编码,这样就对包括芯片在内的硬件系统和软件操作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码流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更高主频的芯片来进行编码压缩处理,通常至少要达到500M,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相应稍低;另一种是采用两片芯片,一片芯片完成一种码流,这样做能达到较高的稳定性。传统意义上的双码流是指采用一路高码率用于本地高清存储,如D1编码,另一路低码率的码流用于网络传输,如CIF编码,同时兼顾本地存储和远程网络传输。目前,双码流的拓宽应用,可以实现任意码流格式选择编码,即在编码是不再指定码流,可实时地选定码流进行编码,不仅实现了双码流传输、存储,还实现了任意选择码流实时压缩、并存。双码流实现了分别编码,另行存储,根据网络带宽灵活选择码流大小,让本定高清存储与低码流传输成为可能,在目前受带宽瓶颈制约和市场需求的状态下,双码流技术还会存在和继续发展。
夜视高速球存在发展瓶颈
夜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使得具有夜视功能的高速球开始活跃,是红外技术和高速球的完美结合。红外技术给与了这一新生力量足够的支持,一般说来,红外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红外是由红外发光设备主动地发出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再由摄像机感应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成像;被动式红外不发射红外线,依靠探测目标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
主动式红外夜视高速球,由红外LED和高速球组成,这一组合的出现克服了红外摄像机不具备旋转和普通高速球缺少主动发射红外光束的缺点。然而,这种组合也存在着发展的瓶颈:
画面质量:夜视画面有手电筒效应,即中间亮、四角暗,在画面中部有泛光、光晕等影响图像质量的现象;
红外光束的有效照射距离:由于红外光束的散射,有效距离内的物体才会清晰可见;
红外发光设备的寿命;
节能与散热:红外发光设备的功率大(耗费能量大);散热量也大,处理不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主动红外的“反射限制”:只有在红外光束照射范围内的物体,并且表面没有吸光材料或吸光颜色的物体才会反射红外光,监控时受到“反射限制”。
基于以上几点主动红外的缺陷,被动红外技术开始被高速球家族采纳。被动红外成像技术与高速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
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出79处危及行车安全、急需整治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隐患)点段,亡人事故路段及需实施安全防护工程的路段。根据会议公布的《洛阳市道路安全三年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4年年底前,洛阳市将完成国、省道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及危险路段整治215.8公里;2015年年底前完成国、省道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及危险路段整治125.1公里;2016年年底前完成国、省道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及危险路段整治291.1公里。
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在实施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防护工程的同时,还将在高速公路和国道重点干线的沿线,按标准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推进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增强对暴雨、浓雾、团雾、冰雪、霾、高温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
长途客车、旅游客车,2时至5时停止运行
2016年年底前,洛阳市将建立健全“县管、乡包、村落实”工作机制,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实现挂牌督办。各级政府将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市、县两级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机制及急救通信系统,提高施救水平。
根据相关要求,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或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经整顿准予恢复运营,但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交通运输部门将严禁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并建立道路运输市场退出机制;对于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跨市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推行长途客运车辆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执行旅游客车2时至5时落地休息制度。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交通违法记录将省际转递
此次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洛阳市将规范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行为,在3年内逐步实现所有客车、校车、危化车等重点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对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化品运输车实行动态监管,卧铺客车还需安装车载视频监控装置;加强驾驶人培训市场调控,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按照培训能力核定其招生数量,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肇事率,同时在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中,组织开展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
此外,洛阳市还将严格报废车管理,严查涉及车辆非法生产、改装、拼装以及机动车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把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并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校车管理及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查。
5日会议透露,洛阳市将推进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省际、市际转递工作,实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重点、危险路段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全覆盖并共享资源。
洛阳副市长尚英照参加会议并提出具体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