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江津柏林镇的赶场天,51岁的苏琼,登上从场镇开往家门口的面包车,竖起大拇指,说了声:“安逸!”
这面包车,是柏林镇片区的规范营运车辆,每天穿行在各条乡村道路上,方便了当地山区2万余群众出行。而在过去,村民出行不得不选择摩托车,或者那些非法营运车。
安装摄像头监督超载
苏琼是柏林社区2组的居民,离柏林场镇5公里远,遇赶场,要么是搭乘摩托车,要么是走一个多小时的路。
“去年,我买完菜坐摩托车回家去,结果遭摔了。”苏琼说,过去大伙儿的出行方式,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现在,柏林片区和四面山的6条农村线路,投入了16辆正规营运的9座金龙小型中级客车,方便村民出行。
这些面包车上装有GPS和摄像头,用于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超载,还备有急救包、消防栓等安全急救物品,车辆也足额购买了保险,“坐这样的车,舒服、放心。”苏琼说,试运行20多天来,大伙儿都觉得满意。
16辆车天天在村里转
这是江津区农村客运的示范点。江津区交委综合运输科科长钟少奇介绍,由于此前修通的农村公路,在安全防护设施、标识等方面,达不到开通客运路线标准,部分农村公路上,并无合法营运车辆供村民乘坐,这也给了一些非法营运车辆可乘之机。
于是,他们选择了离江津城较远的柏林镇进行试点。这些农村山区道路不宽,人员居住分散,如果采取单纯的点对点客运,不符合实际。于是,当地采用片区营运的方式,以柏林镇和四面山镇的场镇为中心,向各村进行辐射。钟少奇说:“希望这样的方式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旦成熟,就在全区12个片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