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六大体系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17年“平安交通”五年建设阶段,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到2020年,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北京监控安装。
全面建立预防控制体系
《意见》指出,交通运输企业应依法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分类分级加强事故隐患管理,实现督查检查、挂牌督办及责任追究的闭合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真正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力争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企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运行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意见》要求,重点强化客运、危险品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危化品罐区、在建和运营桥梁隧道等的风险源辨识、评估和管控,注重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预测预警预控和过程监管。并按照相关要求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及时修订不实用或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应急预案。认真梳理交通运输应急工作职责和应急需求,加快应有未有的应急预案编制,构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2017年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巡视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落实年度巡视和监督检查计划。
建立完善重点配套法规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意见》提出,要重点做好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2017年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法》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方面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法规。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突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按照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诚信管理、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监督检查、巡视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意见》要求,按照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围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运输工具和装备设施、生产作业、养护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2017年底前,重点推进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运营、港口危化品罐区作业等领域标准规范的制定。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明确“一岗双责”的内容和要求,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尽职免责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应将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基本建立安全生产问责追责机制。
企业安全费用不得挤占挪用
在费用问题上,《意见》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督管理、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单独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安全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实现每年安全生产经费预算到位,专款专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完善部、省、市、县四级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有通航水域或农村公路通营运车辆的乡镇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此外,《意见》提出,要推进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管理,2017年年底前基本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在国际化战略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国际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方面的信息搜集研究机制,开展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标研究。同时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设施研发,推广应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中的应用。2017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诚信管理、在线教育培训等信息系统建设。北京监控安装。
|